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专区
资料专区
教资面试试讲:【语文试讲】故都的秋
日期:2022-12-15浏览:63 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2.通过鉴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故都秋景中寄托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研读课文,赏析重点语句和段落,掌握作者运用的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2.引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通过鉴赏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在故都秋景中寄托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赏析重点语句和段落,掌握作者运用的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体会其中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通过景物分析体会作者对故都的深深眷恋和落寞之情。

【难点】

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进行导入,学生畅谈自己对“秋”的感受,从而引出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初步感知,理解特点

教师提问文中写了几个地方的秋天?哪个地方的秋在文中占的篇幅多?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写了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北国之秋所占篇幅多。描写两者是为了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后,教师引导学生局部品读,具体感知作者笔下北国之秋的特点。

学生回答:清、静、悲凉。

教师补充总结:作者通过写秋院、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等秋景,进而写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二)理解基调,体会情感

教师总结完表现“清、静、悲凉”特点的景色后,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景中有情、寓情于景的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心境。

教师引导“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有的认为是颂秋,有的认为是悲秋。

教师总结:作者认为南国之秋的秋味不浓,北国之秋才够得上自己心理上的秋味。文中的秋景融入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向往,是积极赞美的情感;而作者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可以说文章在赞美故都的秋天的同时又给读者渲染出一幅悲凉的秋景图。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后,交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环节三:巩固提升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散文,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的景象。作者将故都的秋色和个人心中的悲凉巧妙融合,温婉地表达了对故都的深深眷恋及落寞情怀。

环节四:作业设计

1.找出文中写景精妙的句子,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手法。

2.写一篇作文,主题为“我最喜欢的季节”,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一、南国的秋(对比)

二、北国的秋:清、静、悲凉

三、作者情感:悲凉

 

更多教师类相关信息,请及时关注拓知教育网站或“师道拓知教育”微信公众号

电话:0551-62678862

合肥总部:合肥市蜀山区环球金融广场B座7楼

  • 普通话考试
  • 考试提醒
考试项目 2022安徽教师资格证笔试
报名时间 9月2日8:00-5日17:00
审核时间 9月6日17:00前
缴费时间 9月8日24:00前
准考证打印 10月25-29日
笔试时间 10月29日
  • 模拟真题
  • 我的考编心得
拓知教育 Copyright @ Anhui Yungster Cultivate Center 版权所有 皖ICP备16000503号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路与长丰南路交口环球金融广场B座7楼(乘坐地铁2号线、公交B3、116路、136路到安农大站牌下车即到) 电话:0551-62677862